两年前的汶川,地震骤然降临,生灵涂炭,尤其是在号称抗震能力达标的校舍中的孩子。未及两年,玉树地震又骤然而至,同样有刚刚通过安全鉴定的校舍倒塌,众多孩子因而蒙难。 国人最重形式。汶川地震两周年忌在一片气象昇平、面向未来的氛围中展开。多么熟悉的气息,选择性的记忆,也是选择性的遗忘。若仁者关心教训是否得到吸取,责任是否受到追究,则或苦于无全面而真实的消息,或苦于探究真实消息的后果。有如公民调查的成员,发出113份要求公开倒塌校舍质量和善款使用情况的申请,悉被回绝,各级机关,自中央民政部至县教育局,划一回答,此类信息与尔无关,不必公开。有如《明报》记者,亲身调查发现灾后重建房又有豆腐渣,查诸当地要员,旋即被警车押回成都,亦遭赴港展示重建成果的四川官员矢口否认。更有犯有司之嫌而身陷囹圄者。凡此种种,莫不令人为逝者哀,为存者痛,为下一场不知何日降临的天灾与人祸而担忧。 既非亡者亲友,也非受苦受难,却同处无知之幕的阴影之下。若人不求体制之公平对待每一个体,作壁上观,则勿怪他日不公骤然及身,无复旁人呼号救济。 扪心自问,眼下没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,但试着对抗遗忘是可以做到的。艾未未及公民调查团队的志愿者,和近千名twitter合作,录制了献给四川地震死难学生的声音作品《念》,由每位参与者念出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名字,共5212个,时长3小时40分22秒,为冰冷的、被掩埋的名字填上一点点人性的体温。纵然力微,却在这个容易满足于无名英雄纪念碑的古老国度,第一次竖起了一幅用心寻找不幸同胞、记住平凡逝者的声音纪念墙。也许参差的声音不那么完美,但那连绵的、认真的、带着各地口音的念诵,能令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浮现在听者的眼前,其情其心,读者可自行体会。 介绍文档:http://is.gd/c4Cwb在线播放:http://is.gd/c5YV5 [More...]